第(3/3)页 “只要倭寇之间乱起来,那就乱不到咱们总督府!” 接下来的时日,朱由检下令让手下加快总督府,和第一个汉人城池的修建。 三月后,大阪新城初具雏形。 汉式飞檐与倭式唐破风诡异交融,归化倭匠正将“忠孝节义“刻在鸟居横梁。 孙乾巡视至市集时,恰见福建商贾用三斗糙米换走倭女,那女子额间“奴“字烙印被胭脂遮盖,正用生硬官话背诵《三字经》。 而朱由检这边,则是在等到大阪新城矗立起来之后,就离开了倭国。 打算凯旋回京! 朱由检离开的时候,孙乾带着一万多明军亲自护送,倭寇这边,现存的有头有脸的人也都来送! 到了归航那日,两百艘战船犁开血色海浪。 朱由检立于龙首舰艏,身后铁笼中囚着不少的倭国青壮,这些人都是冥顽不灵的反明义军,等到了大明,都是能够送到矿山上劳作的! 经过半月的航行,船只在青岛港停靠。 港口的晨雾被礼炮震散,百官跪迎的朱红地毯从码头铺到十里长亭。 礼部的周延儒捧着的贺表上,金粉绘制的“四夷宾服“正在朝阳下流淌。 朱由检却望向海天交界处,隐约可见新下水的铁甲舰轮廓。 “陛下,远处是正在扩建威海卫船坞……“ “这些日子,朝廷正在大力赶制舰船,有了更多的铁船,和倭国就能更好沟通!” “而且在陛下御驾亲征的这些日子里,朝廷的钢铁产量翻倍!” 听到这话,朱由检脸上这才出现一丝笑容。 “先不说这些,等朕回去再说!” 海浪拍打着舰身,将倭国焦土的腥气卷向深海。 在文武百官的万岁声中,朱由检目光掠过瑟瑟发抖的鸿胪寺倭语通译,忽然想起被焚毁的《古事记》残页在火中蜷曲的模样。 “传朕口谕。“ 朱由检踏上玉阶时,眉眼一横: “即日起,鸿胪寺裁撤倭语译官,改设东海道方言科。“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