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这日胥翊跑来东宫,邀哥哥一起去放纸鸢。胥立看着弟弟期待的眼神,又看看案头堆积的奏章,犹豫片刻还是拒绝了:“皇兄还有政务要处理,翊儿自己去玩吧。” 胥翊失望地离开后,胥立望着弟弟的背影,久久没有收回目光。景春熙恰好看见这一幕,心酸得几乎落泪。 当晚,她对胥子泽说:“陛下,臣妾知道您对立儿寄予厚望,可他也还是个孩子啊。今日翊儿来找他放纸鸢,他都拒绝了......” 胥子泽沉默良久,才缓缓开口:“朕何尝不想让他有个快乐的童年?但熙儿,你要明白,储君的教育关系江山社稷。朕必须在有生之年,将立儿培养成一代明君。” 他走到窗前,望着满天星斗:“你可知道,朕每日看着立儿刻苦用功,心里比谁都疼。但正因为疼爱他,才更不能放纵。这万里江山,亿万黎民,将来都是他的责任。现在多学一分,将来就多一分把握。” 景春熙依偎在丈夫肩头,轻声叹息:“臣妾明白......只是看着立儿这么辛苦,心里难受。” “朕答应你,明日让立儿休息半日,陪翊儿放纸鸢可好?”摸摸她的头又安慰她道。 然而第二天,当胥子泽提出这个建议时,胥立却拒绝了:“父皇,江北雪灾的后续事宜还未处理完毕,儿臣不能懈怠。” 胥子泽与景春熙对视一眼,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复杂的情感——既有欣慰,也有心疼。 随着时间推移,胥立在政务上的表现越来越出色。这日朝堂上议论科举改革,众臣争论不休。胥立静静听了半晌,忽然开口: “本宫以为,科举取士重在选贤任能。如今士子多埋头经义,不通实务。不如在科举中加试实务策问,选拔通晓民情的人才。” 这个建议让满朝文武眼前一亮。胥子泽欣慰地看着儿子,当即下旨命礼部研究具体方案。 下朝后,胥子泽特意留下胥立,细细讲解科举制度的沿革与利弊。胥立听得认真,不时提出精辟的见解。 “父皇,”胥立忽然问道,“儿臣近日读史,见前朝多因皇子争储而动荡。为何父皇不担心儿臣与翊儿......” 胥子泽欣慰地笑了:“因为你与翊儿兄友弟恭,这是最让朕放心的地方。立儿,你要记住,为君者不仅要治国,也要齐家。家不和,国难安。” 第(1/3)页